26年汽车座椅厂变全能?上海制造“老树新枝” ,密码藏在机器人和绿电里…
来源:百度新闻    时间:2023-08-13 08:48:50

不久前入选“智能工厂评估诊断机构与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推荐目录”的中国电信上海分公司万没想到,目录公布后三周内,登门企业超过百家。智能制造需求侧与供给侧之间,竟能如此“天雷地火”。


(资料图片)

各区智能工厂建设的比学赶超同样火热,松江、嘉定、浦东,竞夺年度第一,目前胜负难定,或还有“黑马”出现。照此进度,上海目标到2025年完成对1万家规模以上工厂的智能制造评估诊断,大概率会大幅提前完成。

关键在于,无论已建还是在建智能工厂,都有一刚性要求——绿电占比必须达25%以上。

十二届上海市委三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上海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以六大重点产业为主推动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眼下“铺天盖地”的智能工厂评估建设,正是上海六大重点产业“三化”发展的生动写照。

但“三化”不为赶时髦。它深刻决定着上海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的走向。

三大新范式

“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绿色技术与产业升级、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这是意见中对“三化”的进一步阐释。

不过,早于意见,上海内生实践已轰轰烈烈。

比如江南造船,8年前就选择了 “数实相融”。董事长林鸥今年在“工赋上海”创新大会上谈及,2015年,江南造船痛下决心,打造基于“单一数字模型”的数字造船底座,旨在解决造船流程中大量三维模型与二维图纸间低效转换等问题。正是基于该底座,“海巡160”大型航标船于2019年建成下水,成为全球第一艘无纸化建造的大型钢质船。

上海产业拥抱数字的同时,还在追求“绿色”。黄浦区有一座虚拟电厂,通过能源互联网手段,精确管理控制商务楼宇中的用能设备,相当于再造一座电厂。这一绿色技术正被迅速复制,临港新片区内6家用能企业已率先与虚拟电厂签约。

先进制造业“卖服务”,在上海同样蔚然成风。如30年水务设备制造商威派格,其“智能水务运维咨询服务”2021年被河北雄安某公司出价122万元。上海市经信委生产性服务业处介绍,威派格是典型的“服务型制造”,主业仍依托于制造,服务化率却已超过30%。除智能运维外,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业设计、供应链管理等,上海服务型制造都在探索。

老树发新枝

这些新范式的产生,都是被“逼”的。

谈及8年来的数字造船路,林鸥坦言一路艰难,“但不改不行,因为造船业是典型的重资产、劳动密集、低毛利率、充分竞争,必须进行数字化转型。”

当打开电费账单时,70多岁的上海汽轮机厂也不得不转。近年来,工厂的确抢到不少全球订单,然而产能每提升10%,就要多交21%的电费,越干越亏怎么行?老制造被迫寻找绿色降碳路,决定在8万平方米厂房铺光伏、上储能。此时,人脑又不够用了——天空飘来一片云,光伏发电量立马下降,电厂每小时阶梯电价又各不相同,在多变量、多参数、多实时变动情况下要迅速算出最经济的用电方案,每秒计算量相当于人不眠不休计算100万年。上海电气数科的“星云智汇能碳双控平台”及时出马,以节能和数字技术加持,上海汽轮机厂每年至少可省600万元电费,减排超过6000吨二氧化碳。

正是靠着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上海汽轮机厂在上海“活”下来,并走上“越干越赚”的正向路。

事实上,像上海汽轮机厂这些“老厂”,占了上海规模以上工厂85%的份额。在上海约600家核心汽车零部件企业中,已很难找到20岁以下的年轻工厂。但偏偏,这些“老树”最爱发“新枝”,上海汽车领域的机器人密度高达每万人1045台,高“含智量”令老厂人生开挂——

26岁的华域汽车,过去只生产座椅,而今借助智能制造,实现了产品升级和品类拓展,除新能源车电池、汽车外壳造不了之外,其余全链零部件,华域都能搞定。

延锋汽车更“狂飙”,已然是总部位于上海、在全球20个国家拥有9家研发基地和240多个工厂与技术中心的全球性汽车零部件厂商。客户订单管理曾是延锋最痛苦的日常信息流工作,面对每天管理数十万行订单的工作量,延锋汽车建起全球第一个高度集成和实时决策的智能排产系统,将工作效率提升7倍,并实现了100%的准确率。再加上智慧物流、敏捷管理和质量管理、ai算法应用于智能工艺控制与预测性维护等,延锋汽车练就一身智能,得以向全产业链、全球工厂输出上海方案,打造了“上海大脑,全球智造”的样板间。

据悉,到2025年,上海将再建20家标杆性智能工厂、200家示范性智能工厂,并带动新增2万台工业机器人应用。市经信委智能制造推进处副处长吴春平说:“我们正通过‘一业一策’谋划到位、‘一业一专’支撑到位、‘一业一标’规范到位、‘一业一融’服务到位、‘一业一群’发展到位这‘五大到位’,来捍卫目标的实现。”

上汽乘用车临港数智工厂。(供图)

2021年以来,上海规上工业总产值保持在4万亿元量级。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大量制造得以留下并贡献高质量产值,智能制造功不可没。去年,上海六大重点产业之一的汽车产业,产值超过8000亿元,以一己之力扛下了全市20%的规上工业总产值。

筑引领优势

“三化”之下,上海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努力掌握产业链核心环节、占据价值链高端的地位真正有了依托。

汽车领域,上海新能源汽车去年实现“两个100万”——产量近100万辆,累计推广超过100万辆,规模均居全国前列;高端装备领域,c919大飞机成功交付首架机,arj21支线客机商业运营,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坞内起浮,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等领先船舶相继推出,世界首条公里级高温超导电缆正式投运。

一些新的引领优势正在形成。上海已成为全国第一个将机器人密度纳入统计的城市,目前机器人密度260台/万人,是国际平均水平两倍多;去年,上海市智能装备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智能制造系统集成解决方案输出地之一;目前,上海已形成26个具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链接全国120万家企业、822万台设备。如远景的工业互联网平台enos,能实现发电侧、用电侧、电网侧协同,既能应对风电光伏发电的间歇性波动,又擅长储能预测,现已接入全球范围内560吉瓦的新能源资产,相当于20个上海的平均用电负荷。基于enos,远景的零碳产业园模式加速在国内外复制,包括帮助耐克中国打造首个风光一体化零碳智慧物流园区,助力勃林格殷格翰打造亚洲碳中和先行工厂等。

今年6月发布的《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打造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2个五千亿级产业集群,六大重点产业规模目标均已被压实。高质量蓝图在前,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便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引航灯。

本文作者:李晔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3 京津冀手机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12   联系邮箱:434 922 62 @qq.com